五四新文化:现场与诠释

Saved in:
Bibliographic Details
Corporate Authors: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(编); 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 (编)
Published: 上海古籍出版社
Publisher Address: 上海
Publication Dates: 2020
Literature type: Book
Language: Chinese
Subjects:
Carrier Form: 369页: ; 21cm
ISBN: 978-7-5325-9798-7
Index Number: K261
CLC: K261.107-53
Call Number: K261.107-53/8649
Contents: 近代中国研究集刊 第十辑
本辑作为五四专辑,意欲通过展示一些实践的可能性,参与提示未来五四研究的更多可能性。本辑收入的十篇论文,可以说结合“现场”与“诠释”维度,给出了“旧锦新样”的若干可能性。首先,是有综论性质的两篇文章。张仲民《新文化运动的“五四”起源——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研究的再思考》一文,指出既往五四研究较少关注的四个面向;瞿骏《勾画在“地方”的五四运动》一文,则着重探讨五四地方史的径路。接下来,是针对“五四运动”或“新文化运动”语词概念本身的三篇文章。陈建守《重思五四:五四的概念化与历史书写》,集中探讨了“五四”被概念化的历史;周月峰《五四后思想界的转变与“新文化运动”一词的流行》,则细致梳理了“新文化运动”一词的兴起流变;徐佳贵《“五四运动”初期诠释史》一文,聚焦于五四爱国运动期间至1920年代前中期的较短时段,析论“五四运动”之诠释发生及演变的具体过程及逻辑,及诠释与语词本身所指变迁的关联。五四新文化研究向以人物研究为大宗,彭春凌《近代思想全球流衍视野中的章太炎与五四》、袁一丹《重构文学革命的前史——以胡适叙事为底本》、彭姗姗《以翻译“谈政治”:五四时期杜威与胡适的政治哲学讲演论析》这三篇人物研究,讲求更加体贴入微的文本考察,同时也出入文本内外,对文本与其相关历史情境的互动有自觉而充分的展示。最后是两篇围绕具体议题的研究。赵妍杰《家庭革命:五四时期婚姻、家庭制度被问题化的思想倾向》,探讨五四时期作为全国性议题的“家庭革命”论;赵帅《龚自知与云南文化运动》一文,则聚焦地方议题,考察五四前后云南(主要指昆明)地方知识人主导的文化运